- · 《重庆高教研究》投稿方[08/04]
- · 重庆高教研究版面费是多[08/04]
高教研究论文检测(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首先,这个问题涉及人力资源的供求理论。 人力资源供需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供需既包括人力资源供给,也包括人力资源需求。 个人人力资源的供给依赖于工资,工资是“劳动”要素
首先,这个问题涉及人力资源的供求理论。 人力资源供需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供需既包括人力资源供给,也包括人力资源需求。 个人人力资源的供给依赖于工资,工资是“劳动”要素的报酬,工资水平越高,人力资源的供给也越多;工资水平越低,人力资源的供给也越少。 通常,工资水平越高,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越少;工资水平越低,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越多。 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大小,也受到非工资因素的一定影响,特别是与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社会经济运行中经济总需求的旺盛有一定关系。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决定着经济总需求水平,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造成人力资源总需求的数量。 人力资源需求量取决于经济需求总量和生产单位对经济需求转化率的共同作用。
高教研究论文检测,为什么现在学历鄙视越来越严重?
首先,这个问题涉及人力资源的供求理论。 人力资源供需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供需既包括人力资源供给,也包括人力资源需求。 个人人力资源的供给依赖于工资,工资是“劳动”要素的报酬,工资水平越高,人力资源的供给也越多;工资水平越低,人力资源的供给也越少。 通常,工资水平越高,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越少;工资水平越低,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越多。 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大小,也受到非工资因素的一定影响,特别是与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社会经济运行中经济总需求的旺盛有一定关系。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决定着经济总需求水平,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造成人力资源总需求的数量。 人力资源需求量取决于经济需求总量和生产单位对经济需求转化率的共同作用。据《2019年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1.5%。 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 )持续缓慢下降,比2014年(92.6% )下降1.6个百分点。 2018年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比例为73.6%,连续5次下降。 “自主创业”比重(1.8 )比2014年(2.0 )略有下降。 “正在学习”(16.8% )和“准备考研”(3.3% )的比例比2014年分别增加了3.2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由于深造分流,毕业生待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 2018年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4.2%,比2014年(4.5% )略有下降。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 ),其次是管理(92.7% ); 最低的是法学(85.1% ) (表1 )。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电气类(95.5% )。 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前三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8 )、能源与动力工程(96.8 )、工程管理(95.8% )。 总体来看,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稳步上升,且行业差距明显。
2016——2018年本科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 )。
最后,所谓的“第一学历歧视”主要是两个问题共同造成的。 第一,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数量,经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数量过多。 如果供需不平衡,这种问题当然不会发生。 由于供应过剩,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处于买方市场的企业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第二,毕业生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的能力之间存在不一致。 当企业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需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尽可能地招聘高素质人才时,“第一学历歧视”是可以理解的市场现象。
至少从目前来看,高考是一场比较公平公正的考试,可以选拔全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看,高考成绩好的学生,综合能力并不一定会提高,但大部分学生有更好的思维习惯、责任感、思辨能力,比本科学校那些通过后天努力考上名门硕士的学生有更好的资质。 当然,名牌大学本硕博的学生更受欢迎,但毕竟是少数。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整个学校和教育体系要反思——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差距应该如何弥补? 其次,用人单位要改变“唯学历论”的错误观念。 学历只能作为评价人才的一个附属指标,能力和发展潜力才是更值得重视的核心因素。 第三,就个人而言,学位不能完全定义你的个人能力。 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重要的是自己后天的努力,特别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结合。 能力强、实习经验丰富的学生,即使第一学历不占优势,也一定能得到好工作。
文章来源:《重庆高教研究》 网址: http://www.zqgjyj.cn/zonghexinwen/2022/1213/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