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高教研究》投稿方[08/04]
- · 重庆高教研究版面费是多[08/04]
高教研究论文检测(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在同学院的其他班,甚至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班级也是存在的!虽然很多人是上了几年大学,但是基本上是混了几年,很多是到了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情况,在同学院的其他班,甚至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班级也是存在的!虽然很多人是上了几年大学,但是基本上是混了几年,很多是到了毕业勉强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
记得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班还有同学总学分没有修够,但是可能因为没差多少,后面我们学院还是直接把他的学位证和毕业证都给发了。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很多人上了大学之后,没有了老师的约束,没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加上在高中的时候苦了三年,很多人可能也觉得在大学的时候应该放松一下,所以学习都特别松懈,最终把大学几年美好的学习时光白白浪费掉。
现在教育部要取消毕业前补考的新规,其目的就是要整顿大学的学风!取消毕业前的补考,这样可以破灭掉很多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总想着临近毕业时再抱佛脚的幻想,增强他们的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做好学习的规划!
结束语总的来说,大学的学风是真的很有必要整顿一下!如今教育部新规,那些已经习惯了舒适的大学学习生活的人,也该醒一醒了!
对于教育部的新规,你有什么看法呢?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的事?
每年到了职称申报评定季节,对于教师们来说,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教师们都议论纷纷。如今职称名额是按照比例分配下去,有的学校由于高级教师、中级教师过多,十多年没有分给一个名额。我们单位已经有12年,没有名额过来了,要等到2023年再退休2位副高职称的人,才会分配一个名额下来。
2021年上面部门要我写一个本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我就反映一个问题,一个研究生毕业老师已经工作了14年了,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至今还是初级职称,以前文件规定,研究生毕业工作第二年直接进入中级职称,他们学校是省规范化学校,属于老牌省重点高中,他们学校中级职称人数比较多,曾经有人统计过,学校中级职称有50多人,假如每年给2个高级职称名额能顺利通过,要28年才会解决问题。这位研究生毕业的老师,觉得十分委屈。
前几年,一位80后脱颖而出,在学校打分过程中遥遥领先,当年就一次性通过高级职称评定。由于工作关系,我对这位80后比较熟悉,这位非常勤奋,省市县课堂教学大赛都获过一等奖,还自己主持完成了一个市级课题获得三等奖,有发表的论文2篇,省市获奖论文多篇,长期担任班主任,又有在乡村薄弱中学工作经历,政治荣誉也不少,什么师德标兵,百优教师,县区优秀班主任,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些60后、70后除了工龄、校龄比他她稍微长点,在打分时沾点面子,其余的方面都比不赢她。这位80后不是临时组织材料的,要上缴一个学年的教案,她就早早准备好了教案,教案要素齐全,认真书写备课内容,不像有的教师,临时抄一本新教案。
评审制度越来越完善,把一些漏洞都基本堵死。想浑水摸鱼,侥幸通过,是难上加难。我们这里采用二人PK制,就是硬碰硬。谁的分数高,就是谁通过。再就是不是本地教研员和教师来当评委,都是外地教研员和教师担当评委,就是外地评委也不固定,例如评审高级教师的评委,有时请衡阳的,有时请湘潭,或长沙的,都是把本地参评的高教教师材料,拖到外地一些民宿、或庄园里去,手机收缴,网络切断,保密程度相当高,就是为了防止人为干扰因素。有评分细则,按照评分细则打分就可以了。以前职称评定漏洞太多,确实让某些人侥幸通过了,也就是根本没有高级教师的水平,论歪门邪道行,论教书育人根本不在行。
二人PK很残酷,如果出现分数相等情况,就要重新去翻看教师参评高级教师材料,去找错误,看荣誉证书有没有造假行为,看一学年的教案有没有知识性错误,看教学反思符合不符合要求,总之要让二人分出胜负来。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述职报告中出现7个错别字,结果被刷下来了。
文章来源:《重庆高教研究》 网址: http://www.zqgjyj.cn/zonghexinwen/2022/1213/528.html